作者/沈慶瑜
臺灣瑟谷教育推廣協會理事長、自主學習促進會會員、全職媽媽
某個雨天的下午,沒有排定任何出門行程,吃完午餐我拿起了書開始看,小孩則開始玩他的switch。時間悄悄地流逝,正當我覺得歲月靜好、各安其位時,先生對小孩開口了:
「你玩太久了,該休息一下吧?」
「不要!我還想玩。」
「不休息的話,眼睛壞掉怎麼辦?」
「我想要眼睛壞掉。」
「要玩就坐好,你這什麼鬼姿勢!」
「我不要坐好!我想要這樣玩!」
類似的對話三不五時就會在我家上演,每次父子鬧得不愉快、溝通阻塞時,先生就會轉向我。
「妳都不管管他,玩好幾個小時了耶!」
「我看書看得好好的,他玩電動玩得好好的,為什麼要管?」
「可是他假日待在家就啥事不幹只玩電動,妳不怕他眼睛壞掉嗎?」
「有任何證據顯示打電動多久一定會怎樣嗎?我沒看過,而且影響的變因太多了,每個人狀況不一 樣,所以我不擔心。」
「喔,所以妳所謂的自主學習就是這樣,放著小孩不管,他以後眼睛壞掉是他自己的事?」
「他如果累了就會休息,別人幫他決定什麼時候該做什麼,只會讓他生氣抗拒而已。你用你的擔心和恐懼,硬套在我和小孩身上,要我們配合你行動。我可以照你說的做,但你必須清楚一件事:我這麼做是因為你在擔心害怕,而不是因為你說的是對的。」
「不行呀,這樣變成妳為別人而活。」
「你約束小孩玩的時間,不也在要求他用你的方式活嗎?你愛打電動,switch也是你買的,買了又覺得不好,這樣不是很矛盾嗎?」
「那我現在後悔買了可以吧?我把它丟掉。」
「你如果不想要他一直打電動,就提議其他活動看他要不要一起呀!我們平常都會去戶外,也會做很多其他的事,電動只佔生活一小部分,你因為擔心而把這件事放大,剝奪他的興趣,只會讓你們關係緊張,對他的身心健康沒有任何實質好處。」
「⋯⋯我要出去運動了。」
先生滿腹苦惱地出門後,我也想轉換一下心情,便拿出指甲油來擦,小孩看到就放下電動,說他也想擦。擦完指甲油,他感到累了就去睡覺。先生擔心的事情,自然而然消失了。
自從有了小孩,好幾年的時間我都自己帶著他,每天24小時關照滿足他的需求,鮮少有時間做自己有興趣的事。從嬰兒時期開始,孩子就喜歡寸步不離地跟著我,我煮飯時他玩鍋碗瓢盆,打掃時他玩吸塵器、旋轉拖把,澆花時他撿拾枯枝落葉⋯⋯。他嬰兒時期所有的興趣,都跟媽媽/家庭生活有關。
等到他大一些,四歲多的時候,發現爸爸玩的電腦遊戲好像很有趣,便開始看爸爸玩。現在他五歲多,每天都有固定和爸爸一起的遊戲時間,我終於嚐到恢復自由身的滋味!他發展出自己的興趣,而且和我的興趣截然不同,和爸爸也終於有了共同話題。我對電動只有感謝之情,沒有排斥恐懼。
我的確跟著先生一起擔心過小孩打電動發生成癮的狀況,但我發現,跟電動比起來,跟人的互動與連結更吸引小孩,小孩最在意的是我們的一舉一動,而非虛擬世界。他雖然才五歲,已經體會到真實生活與虛擬世界的不同。
因為有父母的理解與接納,他不需要遁逃到遊戲世界中尋找安慰。我想,等到他再大一些的時候,需要朋友/同儕的比重增加,又會在他的遊戲旅程中創造另一番風景。實際上成癮的狀況,在我們與小孩互動良好的前提下,並沒有發生。
不論是閱讀美國瑟谷的故事,還是準備籌辦臺灣瑟谷的期間,瑟谷學校對於3C的開放態度,始終是父母心中的一塊大石,常常引起疑慮與爭論。我無意搜尋打電動的好處,或打電動的小孩最終有哪些成就,來說服爸媽放心讓小孩接觸3C。
對我而言,這單純是一個信任的課題:相信小孩會在自由探索中建立認知自己的界限、相信小孩有他自己獨特的學習歷程,相信大人若以尊重平等的態度看待小孩,所有的興趣都可以是通往智識的道路,小孩會引領自己活成他想要的模樣,並且學會為自己的人生負責。
當大人能夠信任小孩,打電動這件事就一點都不可怕了。
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