營隊第一天報到完,第一件事就是召開營務會議,制定社群守則和介紹法庭,選出主席及紀錄小組、法庭小組。
營務會議中的重要提案之一,是家長們都很焦慮的三C使用規則。我們要開放使用三C嗎?開放的話要怎麼管理?要限制使用時間嗎?要交給大人保管嗎?
一開始孩子們分成兩派,一派認為不應該開放,一派認為要。贊成開放的孩子們很大聲的說他們可以自己管理、並且說明要怎麼跟別人一起玩;認為不應該開放的則說不出原因、眼神猶疑。於是很快所有人都贊成開放,並且認為應該要可以自己決定什麼時候使用,什麼時候停止。工作人員則表示要幫大家保管這些東西壓力有點大,自己的東西要帶來就要自己負責保管;但如果小孩主動來要求,可以幫忙提醒他們要休息一下。這件事就這麼決定了。
在這天下午的社團會議中,有個孩子成立了電玩社,規則是大家帶自己的三C來玩,希望可以交換,如果自己沒有,只想玩別人的沒有關係,雙方講好就可以,而帶自己的來但是不願意跟別人交換,他也勉強可以接受。
第二天開始,大家都帶了電動玩具來。九點一到營隊,孩子們都很激動,興奮地把平常被管制的三C掏出來:我們可以「一整天自由地玩電動!!!」接著似乎每個人都開始一直在玩。但仔細觀察就會發現:電動只是他們交談、社交的工具之一;就像媽媽們去「喝咖啡」,才不是真的要喝咖啡,而是要聊是非。
這群五到十歲的孩子們人手一台電動,三三兩兩組成聊是非小組,手打電動眼睛看著別人的螢幕,嘴巴講個不停,話題從外太空到內子宮,從看過的動畫內容到戀愛/失戀經驗(?)。每隔幾分鐘就會無意識地起來活動、交換伙伴、變化聊天主題,有時不知不覺會變成五到七人的八卦大隊。
十點多大家到齊後我們召開法庭,接著十一點煮飯,吃完飯也許再玩一下,隨時穿插玩桌遊和畫黑板、溜直排輪、翻窗戶、追追打打、用瓦愣紙板做東西、東摸西摸、東晃西晃,忙得不得了。電玩只是眾多遊戲工具中的一樣罷了,跟紙牌、桌遊、塑膠劍、玩具槍一樣。
孩子們聚在一起,交換意見、遊戲、玩具、地下訊息(?)、零食、各種可見不可見的什麼。
第二天「教壞」新朋友玩平板的小孩,第四天很高興地放下平板來報告:「她剛學會就一直贏一直贏喔!」看來對電玩「很有天份」的小孩也得意的說:「我一直贏一直贏,我也應該要輸了呀!」然後轉頭對她的「新壞朋友」說起「就是上次你來我家玩⋯⋯」交代完畢,小女孩轉頭就去「她家」,正要跟上的小男孩被另外一個男孩攔住,想找他玩泡綿槍。幾句話討價還價後,兩個男孩決定一起「去女孩家裡玩槍」。幾乎一整天都沒有人再拿起電玩,沈浸在國王、王后、敵人、隱身術的世界裡。
自覺很「自由」、可以「一整天愛做什麼就做什麼」,對小孩來說是很強烈的感受。喊著要一直玩一直玩電動的孩子們,其實和同伴一起花在跑來跑去和鑽窗戶的時間比玩電動多太多了。
到了下午,所有八歲以下的孩子們都出去操場追趕跑跳爬籃球架了,晚上應該會蠻好睡的吧。
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