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/Mimsy Sadofsky
譯/林睿育、沈慶瑜
我們經常聽到人們將瑟谷稱為「非學的學校」。對我來說,這種說法實質上毫無意義,我認為這麼說的人忽略了很多基礎上的重要差異。事實上,正是這些差異使得瑟谷學校與非學(或個人自學)一點都不像,同時為學生提供了截然不同的生命經驗。
讓我們從自學的第一個前提開始。基本上,自學就是讓孩子與一個學習社群分開,以追求自己的興趣。孩子每週可能會花一些時間(通常很少)與其他人一起追求特定的共同興趣,有時會與幾個不同的群體一起,但這與瑟谷最重要的的核心命脈幾乎沒有共同之處。
瑟谷的重要核心,是個體的自發性,伴隨著學習以群體來解決問題的眉眉角角,而這種方式每天都影響著群體的成員。
學生對這個群體有大量的投入,因為他們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每個工作日都會與這些成員一起度過。這個團體為他提供了無數機會,去追求他甚至想都沒想過的興趣!
瑟谷學生對學校社群的長期福祉有大量投入。這是一個有生命的機構,而每個人都希望確保它能持續地良好運作。事實上,正如我們年復一年所見,瑟谷學生要他們的學校生活能以這樣的形式,穩定牢固地持續往下扎根,這一點是極為明確的。他們珍惜自己的學校,將其視作一個他們深深投入的社群,以及一個可以隨時去做任何受吸引而投入的事情之所在。
而且,是的,瑟谷學校是民主管理的,這實在酷斃了,但孩子們看待它的方式並不那麼抽象。他們並沒有老是在思考民主運作的方式,但他們了解他們可以掌控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,以及社群的氛圍。這是一個強大的成人世界觀。這是在個人自學/非學的環境中,不一定能學到的重大人生功課。
在個人自學的情況下,孩子與任何非家庭成員的互動受到嚴重侷限,長年掌握在父母手中。於是,在孩子的生命中,父母承擔了比原本更重要的角色:他們成為孩子幾乎所有與外界接觸機會的施予者。
對許多父母來說,這是他們珍視且力求獲得的角色。但對大多數正在走向成熟並渴望越來越獨立的孩子來說,這並不令人期待。在瑟谷學校的同齡小孩正在與各年齡段的新朋友建立複雜關係時,個人自學生與外界的接觸只能取決於父母每天、每週的心意變化,而且父母可以隨時約束他們。
至此,我只提及建立一個混齡社會,但其下的一個子題(雖然並非瑟谷教育的子題),是學習對自己負責:從你自己的安全,到弄清楚如何追隨自己的好奇心,以及如何、何時成為學校裡某個團體運作的成員。
瑟谷學校允許你擁有無數自己的想法,並與各年齡的同儕一起,為自己弄清楚如何探知你想知道的一切。它還可以讓你不經意地接觸到人們自由談論、思考、研究、執行的無數事物。你有你的隱私。毋需經過他人同意或協助,除非你想要。沒有人會告訴你,哪些目標對你來說有好處、其他的則沒那麼有「教育意義」;或者告訴你哪些事情會幫助你進入「正確」的大學,而其他事則沒那麼重要。所有這些探索都以比非學/個人自學更多元的方式展現,並源於孩子的好奇心。
毫無疑問,瑟谷學生和非學的學生都接受了教育。但我們認為,瑟谷學校為學生提供的教育,奠基於賦權、培養能力,學生在一個充滿挑戰的環境中建立自信。這樣教育出來的學生,會具有適應力,並且會成為自我實踐者,是這個二十一世紀所需要的成人。
註:「unschooling」臺灣譯為「非學」或「無校自學」,為個人自學(個人實驗教育)的一種模式。以去學校化的方式,不預先安排課程、學習領域、進度、評量等,由學生的興趣出發,讓學生在生活中自然學習。最著名的提倡者為John Holt。本文依不同語境譯為「非學」或「個人自學」。
原作者Mimsy Sadofsky為美國麻州瑟谷學校創辦人之一、現任職員,陪著瑟谷已經54年。Mimsy也是數本瑟谷教育相關書籍與文章的共同作者,她是自主學習的倡議者以及自由學習(free learning)思潮的先驅。
圖:將雨後泥濘工地當成遊戲場的瑟谷小孩
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