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sudburytw

【在地生產】他是我朋友,我不想告/害他

已更新:2021年4月28日

一開始聽到"法庭",小孩都滿頭問號,不過簡單類比和說明之後,就在似懂非懂的情況下先放著,總之大家都知道有這個機制能用來解決和別人的糾紛,有需要的時侯可以用。至於什麼時候是"有需要的時候","時候"到了要不要用,再說吧~ (即使是年紀很小的小孩,也都看過警察法官查案辦案之類的卡通或影集,想像落差一定有,但暫時大方向差不多就好) 剛開始大家不熟,客客氣氣循規蹈矩的,當然沒有什麼案件發生;熟了之後開始玩在一起,彼此的矛盾才會逐漸出現。 例如公共事務分擔,大家光顧著玩,沒有遵循營隊守則順手把用過的東西收好,家長來接時匆匆忙忙就走了,造成晚走的人很辛苦收半天。例如兩個人講好一起做同一件工作,其中一個很認真,一個總是默默消失不見。 在營隊頭一兩天,法庭還沒有開張的情況下,即使孩子已經很明顯怨念爆表、委屈得默默擦淚,但私下問他想提出申訴嗎?不提出的話我們也沒辦法幫忙喔。孩子還是會覺得不要:"難道要害他媽媽來接的時候不能回家嗎"或者"他是我朋友,算了"。 但凡事總有第一次,例如有人違反社群守則,沒有完成申請手續就獨自外出,工作人員只好提起公訴,法院也就自然開張了,判決結果是"提醒"。有了第一次的經驗,孩子們親身了解到法庭的功能,也看到沒有什麼很可怕的事情會發生,反而可以就事論事的把問題解決掉,就懂得該怎麼運用法庭,也感受到會議和法庭的好處了。 接下來,孩子們的磨合期推進到摩擦生熱期,陷入申訴狂潮針鋒相對,甚至一下子就把申訴單用完了。不過很妙的是,很多人填申訴單遇到困難,因為大家雖然看似玩得很熟了,也熟到可以直率的互告了,卻還不一定知道對方的名字怎麼寫......。看來在瑟谷,要寫申訴單和會議提案單,並且看懂別人寫的單,就是孩子們學會讀寫的最大動力吧。 (喂你叫什麼名字?) (我叫XX,幹嘛?要玩嗎?) (沒事,我要告你,要填申訴單。) (......) 幾個手足一起來的小孩回家後立刻報告爸媽,明天家中有人是證人,有人是被告,兄弟姊妹通通都要第一次上法庭。有的孩子很興奮,有的擔心得哀哀叫說他明天不要去了。不過隔天還是要面對的,很精實的開了一小時的會議和法庭之後,大家都累壞了。 在法庭上,幾個互告的孩子們本來想要撤案(今天又比昨天熟了一些:好啦義氣啦,不要告朋友好了),想不到瘦小的七歲法官很man,認為申訴又任意撤告這樣不合理,浪費社會資源,不接受撤案,也不理會比他年紀大的孩子碎念要提案罷免法官的威脅,堅持有申訴就要受理,並做出兩造要互相道歉的判決。原本還希望要公開在法庭上道歉,後來接受大家建議,從公開道歉改成私下道歉,其他案件都以"提醒"作為判決。 營務會議中,有個提案是,因為有人上午會遲到,耽誤到大家開會或開法庭的時間,要怎麼改善。(工作人員猜,應該會用同儕壓力或判決,較強硬的要求這個孩子不可以再遲到吧) 孩子面對自己遲到造成大家困擾,一臉無奈的表示,其實是媽媽早上洗澡都要很久出門拖拖拉拉......。當場所有孩子都感同身受,紛紛覺得媽媽們真的很會拖時間,又無法控制媽媽,法庭變成投訴媽媽大會,可是又無法以法庭審理媽媽(工作人員筆記:媽媽逍遙法外)。最後大家同意為了他一個人延後會議和法庭時間,開不完吃完午飯繼續。孩子們同仇敵愾炮口一致,對準自己的媽媽們,超有愛。 (還有小孩延伸投訴:我媽媽會準時,但是很愛買東西。另一個孩子附和:我爸爸也很愛買東西......) 法庭和會議上的討論有時會變得沉重,很掙扎才能做出判決或決議,不過孩子們都很努力,試著找到大家都能接受的解決方案,好趕快散會,回去玩剛剛中斷的遊戲。兩三次經驗之後,大家已經能夠以平常心面對法庭,不過當自己成為被告的時候,孩子的心理壓力還是不小的。也許要面對大眾檢視自己的行為,比判決本身對孩子來說更是難忘的一課,會讓他記取教訓。 到最後一兩天,出現了這樣的畫面;四歲半、五歲半、六歲半的三個被告因為違反社群守則,要上七歲半法官的法庭,面對中年婦女(工作人員)提出的公訴。開庭前,工作人員找來相關人等,跟法官及被告一一說明案情,並確定他們都清楚狀況之後,這幾個孩子也沒什麼進入司法程序要利益迴避的概念,繼續一起玩,很chill的等待開庭。 (至少很"樂天"的五歲半被告有把"等一下不可以跑掉,這次是你的案子喔"聽進去,直接留在現場) 辛苦的討論了半小時庭審結束,四歲半的被告被判"提醒",仍然很快樂的在寫著開庭時間的大黑板上畫"橘色的風和綠色的風",啥事都沒發生的樣子。女孩們跟工作人員聊女生團體的八卦,法官和被告還是很chill的繼續玩開庭前的遊戲。 在瑟谷這樣人際關係緊密、情感交流密集、社交功能活躍的社群裡,法庭和會議的存在,使孩子們很快學會如何理性的就事論事,不針對個人,知道告他不是在害他,申訴或提案並不會傷及彼此友誼。 瑟谷的孩子們能夠打從心裡為朋友設想,卻不被情感綁架。懂得如何健康面對公、私領域,也清楚公、私領域的界線,並且能夠以會議讓團體和諧運作、持續進步,運用法庭保障彼此的權益。這些可是很多大人都缺乏的能力呢。


Comments


文章: Blog2_Post
bottom of page